上海城市记忆与艺术创新——人文学院参观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
发表时间:2019-05-06 阅读次数:750 |
2019年04月23日下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职工在学院党委和工会的领导组织下开展以“上海城市记忆与艺术创新”为主题的活动,前往开幕仅一个月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参观学习。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地处徐汇滨江西岸文创艺术聚集区,是上海继M50创意园、田子坊创意产业区、当代艺术博物馆等之后又一利用老工业厂区遗存,经过创意改造,华丽转身,演变为艺术设计创新和引领时尚风貌的新地标。油罐艺术中心原址是老上海龙华机场的5个巨大的航空燃油储油罐,经过6年的整体改造,部分油罐体内部高达15米的空间区域被重新分隔与规划,用于多重形式的艺术作品的展示;而油罐的外貌被完整地保留,成为铭刻城市工业记忆和原始美感的空间象征,可用于进行大型特定场域的艺术创作;油罐艺术中心同时配套了公共艺术公园、都市森林、草坪广场等周边功能区域。 这次参观的第3、4、5三个油罐区的艺术展览分别是“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阿根廷艺术家阿德里安·维拉·罗哈斯作品展”、“建立中——13位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展”。通过参观我们既惊异于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更感悟到他们对宇宙星空、人类命运、文明兴衰、城市记忆、生死循环等大问题的忧思,更敬佩于他们把传统工业材料、现代尖端科技和当代艺术加以完美设计和演绎融合的才能。 虽然只有短短不足三小时的参观,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 一、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上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有赖于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打造艺术精品,有赖于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二、文化自信要求把创新与传承有机统一起来。艺术创新要根植于本土的传统资源,上海要打响“四大品牌”中的“上海文化”品牌,就要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上海在石库门改造,工业遗存的创造性转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和成果。 三、文化自信、艺术创新要有国际视野。文化自信要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中获得自觉和增强,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造就了“上海文化”品牌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可以预期上海将不仅成为全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而且必将建成为世界文创产业的高地。 (执笔 计有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