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佳节来临之际,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
“趣味物理” 为纽带,成功举行 “一会一品”
特色项目之迎国庆趣味物理运动 “汇”
科普创新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会牵头,联合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前沿物理融合科创教育基地、中共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三支部委员会三方力量共同策划举办,落地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吸引了20余组亲子家庭踊跃报名参与,让家长与孩子在互动中共同感受物理科学的独特魅力。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站长高国华教授亲临现场,活动同时邀请物理学院科普科创基地的张老师担任主讲人,安排学院第三党支部的5位研究生作为助教全程陪伴,为参与家庭提供专业指导与贴心服务,确保活动有序开展、趣味十足。
本次趣味物理运动 “汇” 精心设计了
“热身”“体验”“动起来” 三大核心环节,通过
“篮球投篮”、“投壶”、 “剑玉技巧球”、“气排球”、
“细绳拎桶”、“夹乒乓球”、“趣味杂技”
七大特色活动项目,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融入具象的运动体验中。本次活动的七大特色项目,均以
“运动 +科普”
为核心,将力学、惯性、平衡等物理知识巧妙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不知不觉走进物理科学的奇妙世界,激发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篮球投篮:力学原理的
“实战演练”。孩子们需要站在指定距离外,尝试将篮球投入篮筐。看似简单的投篮动作,实则暗藏丰富的力学知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力学原理在运动中的实际应用。

篮球投篮项目现场
投壶:传统游戏里的
“瞄准与平衡”。投壶源自古代礼仪游戏,本次活动对其进行了趣味改编
—— 孩子们需手持特制的细长箭矢,站在规定线外,尝试将箭矢投入远处的桶中。该项目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与手眼协调能力,还蕴含着
“平衡与瞄准” 的物理逻辑。

投壶活动现场
剑玉技巧球:玩转 “惯性与专注力”。剑玉技巧球由
“剑”(带凹槽的长杆)和
“玉”(带绳子的小球)组成,孩子们需要通过甩动绳子、调整杆的角度,将小球精准套入剑杆的凹槽中,完成
“基础套球”“反手套球” 等动作。该项目的核心是对
“惯性” 的运用。老师会从简单动作教起,帮助孩子们逐步掌握惯性规律,在反复尝试中提升手脑协调能力与耐心。

高老师和张老师指导剑玉技巧球
气排球:轻量运动中的
“弹力与碰撞”。气排球体积与排球相近,但重量更轻、气压更低,更适合亲子互动。活动中,家长与孩子组队,通过传球、垫球等动作,让气排球在场地间传递,到达终点。在互动过程中,孩子们能亲身感受
“弹力” 与 “碰撞” 的物理现象。

气排球活动现场
细绳拎桶:挑战 “平衡与细心”。一根长度约1米的绳子底部栓一个小细棒,让小细棒放置到桶里并卡住塑料桶。孩子们几人一组,每个同学需要单手握住绳子一端,提起塑料桶在场上走上一圈。接替交给下一位同学,该项目的核心是对力的运用和团队合作精神。

细绳拎桶活动现场
夹乒乓球:微观动作里的
“摩擦力与控制”。夹乒乓球项目需要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夹子,在规定时间内将散落在托盘里的乒乓球,逐个夹到另一个桶中。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精准控制手部力度,让孩子们理解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
的关系,同时锻炼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夹乒乓球活动现场
趣味杂技:颠覆认知的 “平衡与稳定性”。以
“手指顶细棒”
这一简单却充满挑战的玩法,让孩子们亲手解锁平衡的奥秘,将细棒的中间轻轻放在自己的食指上,保持细棒不倒,同时从起点稳步走到终点,即为挑战成功。在反复练习与挑战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
“动态平衡” 的技巧,更直观理解了平衡与稳定性的核心原理。

趣味杂技活动现场
此次迎国庆趣味物理运动
“汇”科普创新实践活动,不仅为亲子家庭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更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晦涩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成功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好奇心。未来,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依托
“一会一品”
特色项目,联合实践工作站、科创教育基地等多方资源,推出更多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科普活动,让科学之美走进更多家庭,助力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培养科学思维,为科普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活力。(图文/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