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的艺术课堂丨走进浦东美术馆“缔造现代”奥赛特展 |
| 来源:建筑与成熟规划学院工会 发表时间:2025-10-24 阅读次数:23 |
为丰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们的文化生活,提升艺术修养,激发教学与科研灵感,学院工会特组织“行走的艺术课堂”博物馆美术馆系列活动。第三期活动于10月17日带领大家走进浦东美术馆,参观“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特展。本次活动特邀建筑系胡炜教授作专业导览,以学术视角领航,带领大家深度解读现代艺术瑰宝,亲身感受建筑空间与经典画作交融的独特魅力。
从“观看”到“洞见” 一场关于“现代性”的启蒙之旅 关于本次特展的主题,“缔造现代”是其核心。我们不仅可以将其理解为一段艺术史时期,更应视作一次人类精神与观看方式的革命。 探索“现代之魂”的生成:展览呈现的正是“现代”如何从古典的母体中孕育、挣扎并最终诞生的过程。活动引导教师们思考:何为“现代精神”?是理性的批判、是个性的张扬、还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这与我们追求学术创新、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人才的教育使命深度契合。 艺术与科技的共鸣:奥赛博物馆的藏品时期,正是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时。艺术中对光色、速度、城市生活的描绘,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这启示我们,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从来不是割裂的,它们共同塑造了现代世界的面貌。本次活动正是要唤醒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为科研创新寻找来自人文艺术的灵感源泉。 同时,浦东美术馆本身的建筑空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现代艺术装置。我们将思考:展墙如何成为画作的“画框”?流线设计如何引导观者的情绪节奏?自然光与人造光如何为艺术品赋予不同的生命?这是将静态的观赏,变为动态的、立体的审美体验。
艺术邂逅建筑 观展现场实录 10月17日的秋日午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一行在胡炜教授的带领下,步入浦东美术馆“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特展现场,开启了一场艺术与建筑的深度对话。
作为本次观展的特邀导览人,胡炜教授以其深厚的艺术史修养和独到的设计视角,为同仁们解读了印象派至现代主义转折期的重要作品。
胡炜教授为同仁们做参观导览
从马奈的笔触到梵高的色彩,从德加的构图到塞尚的空间探索,胡教授不仅剖析了画作背后的美学革命,更揭示了这一时期艺术思潮与建筑现代性萌芽的深刻关联。教师们穿梭于展厅间,在各位大家的传世名作前驻足交流,从空间构成、光影处理到材料质感,不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本次特展汇聚奥赛博物馆珍藏的各种精品,堪称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艺术的华彩巡礼。教师们表示,此次观展既是一次美学滋养,更是对“空间塑造者”的灵感充电——艺术史的每一次突破,都为当代设计注入了历久弥新的创造力。
关于“行走的艺术课堂” “行走的艺术课堂”系列文化活动,由学院工会与学院文化中心联袂策划。我们致力于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将艺术教育融入精心设计的文化实践,带领教师们步入博物馆与美术馆的鲜活现场。本系列活动的核心,在于实现从“视觉”到“体验”的认知升维。我们相信,真正的艺术鉴赏不仅是色彩的革新,更是对“瞬时感知”的捕捉与再现。这与现代建筑所追求的空间与时间的流动性不谋而合。我们旨在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式”认知,成为打破思维定式、激发无限灵感的关键钥匙。 通过专家导览的深度解读,我们不仅欣赏艺术,更学习一种全新的感知方式——如同现代建筑驾驭空间与光影,我们学习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与美。这是一次在时间中溯源创新、在空间中拓展思维、在精神上与大师共鸣的旅程。 “行走的艺术课堂”不仅是一次次活动,更是一枚枚珍贵的火种。我们祈望它能点燃诸位心中对美、对真理、对创造不息的热爱,让这份光华,最终反哺于立德树人与科研探索的伟大事业,照亮更广阔的学术星空。(图文/董碧静 沈思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