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时讯
News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工会首页 / 工会时讯 / 基层动态
艺术与传媒学院举行“非遗扎染”体验工作坊
来源: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会   发表时间:2025-11-04  阅读次数:47

       一袭素布,几滴青蓝,时光在指尖被温柔地折叠、染就,沉淀为永不褪色的非遗华章。在这个午后,亲手扎结一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蓝色梦境。

       2025年10月31日,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会以蓝染艺术为灵感,举办“非遗扎染”体验工作坊,带领教职工体验从浸染、氧化到拆解的奇妙过程,在靛蓝的变幻间,感受手作的温度与超越言语的诗意。该活动是同济大学工会2025年度“一会一品”特色项目:匠心工艺·经典传承——嘉定校区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体验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

1

       于布帛的方寸之间,亲手探寻非遗之美:本次工作坊由手艺学堂特邀讲师,高级职称,服装设计专业专业带头人蔡克非主讲。活动的开始,蔡老师简要介绍了蓝染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用于制备植物靛蓝的蓝草的价值。

2

       接下来,大家便在蔡老师的指导下分三步展开了自己的创作之旅:
1.设计与捆扎:构思图案的雏形,将需要染色的布料充分浸湿,以便均匀上色。通过扎、缝、夹、压等方式,对布料进行物理防染处理。
2.浸染与氧化:这是最富戏剧性的一步,见证蓝色在空气中“重生”。将捆扎好的布料轻轻放入染缸中,充分浸泡,此时,布料在染缸中呈黄绿色。之后将布料从染缸中取出拧干,暴露在空气中,通过与氧气的接触,染料发生氧化反应,布料的颜色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黄绿色逐渐变为蓝色。
3.清洗与固色:这是完成作品、确保其持久性的收尾工作。将染好的作品用清水反复漂洗,直到洗去浮色,水变清澈为止。再小心地拆掉所有扎结的绳索或夹板,被遮盖的部分显现出精美的白色图案。最后,在通风避光处晾干作品,独一无二的蓝染艺术品便诞生了。

6

       经过1小半时的耐心制作,20余幅各具特色的蓝染作品惊艳呈现,每一抹独一无二的靛蓝晕染,都成为了这个秋日校园里最灵动的记忆注脚。老师们纷纷对着镜头欣喜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13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带着自己的蓝染作品进行了合照,一张张作品宛如一幅幅缓缓展开的蓝色画卷,将匠心与时光凝固于方寸之间。活动虽短,意蕴悠长。我们共同完成的不仅是一块蓝染布,更是一次对非遗之美的切身感知。愿这份手作的温度与蓝色的诗意,能融入日常,激励大家成为传统文化在校园乃至更广阔天地中的传承者。(文/刘芸  图/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