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活动
Faculty activity
奖励荣誉
当前位置:工会首页 / 教工活动 / 奖励荣誉
与“路”结缘 乐为红烛——孙立军
  发表时间:2008-03-14  阅读次数:14650

  全国劳动模范

与“路”结缘   甘为红烛

——交通运输学院孙立军教授先进事迹

孙立军,男,1963年生。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现为交通运输学院院长。 198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为我国培养的道路工程领域的第一个博士。1990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4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当时为同济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任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主任;现任 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勤奋务实、立足实践,是孙立军教授的显著特点。为掌握第一手科研数据,从孙立军教授在同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起,他就亲自动手,为了对联锁块铺面进行深入研究,当年他曾一个人在50平方米的场地里掘地80厘米,合40个土方。后来,他研制出国际上第一个针对联锁块铺面特点的分析模型和分析软件,建立了一整套结构设计方法。这项成果在秦皇岛、天津、珠海等诸多码头应用,节约投资30%以上,并被交通部采纳为国家标准。他曾亲自进行了长达5000公里的路况调查,积累了60万个关于道路性能的数据。这些数据不断积累、更新,如今已累积了1-2万公里道路的80多万个路况数据。在这些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路面使用性能的统一预测方程、我国第一个路面管理系统。现在,孙教授已将该系统应用于上海的市政管理,研制了一个包括桥梁、立交、下水道和防汛墙等结构物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使现代管理方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高速公路相继出现早发性损坏问题,面对这一原因非常复杂、损坏机理同样复杂的难题,孙立军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艰难的实地调查及研究工作,通过10多年的研究,孙立军教授建立了基于性能的路面全寿命分析设计系统,统一了路面分析设计理论,出版了专著《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理论》,并于2005年再版发行。延安高架道路承担了中心城区的大量交通量,其交通拥阻问题一直被社会所关注。20033月,孙立军教授的科研团队接受上海市有关部门委托,负责延安高架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核心模型研发。经过半年多的奋力拼搏,延安高架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试开通运行。当时据交通部门测算,延安高架断面畅通时段的增幅平均达20%,全天平均车速也提高了15%;该项目也获得了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荣誉。2010年上海将主办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为了解决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孙立军教授勇挑重担,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世博会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课题,该课题也被科技部列为“十一五”重大科技项目。

孙立军教授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始终重视学习。他说,在学习上也要“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了积累,才可能升华。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应该向实践学习,而后者才是检验知识、深化理解、并不断创新的法宝;学习的敌人是只做存储器、不做反应釜。要保持一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青春心态,要有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不断前进,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引领时代的发展。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谋生的手段,更是不断陶冶思想的历程。

教书育人,推崇创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