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座桥”——记全国优秀教师范立础 |
发表时间:2008-03-14 阅读次数:13387 |
全国优秀教师 “我是一座桥” ——记全国优秀教师范立础
教师节前夕,我校教师范立础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喜讯传来,范先生却很平静,说:“其实,这个称号应该授予青年才俊,他们为国家效力的时间还长。”范先生的弟子却说,名至实归,“范先生是座稳如磐石、久经风雨、风采迷人的桥,连通知识群山的巍巍大桥。” “是座桥得有坚固的基础” 作为李国豪老校长的大弟子,范立础是幸运的,虽然他也遭受过挫折。范立础先生1955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路桥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在李国豪老校长的带领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结合1976年唐山大地震进行桥梁抗震研究,从此开拓出一片深邃而广阔的天空,先后完成了包括斜张桥抗风和抗震研究、大跨度桥梁非线性稳定分析及抗震抗风设计方法研究、城市高架桥装配新结构的研究及模型试验、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九江长江大桥等在内的2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在我校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主持创建了桥梁抗震研究室,创造性提出三水准设防三阶段设计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率先系统研究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并主持编制大型应用软件,已在全国20余座重大桥梁工程上应用,先后获得包括茅以升桥梁大奖(个人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10余项。目前,此标准已经编入我国首部《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被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范先生说,这些都得益于李校长和诸位先生的教诲,他至今仍记得,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如一双无形巨手,把房屋、桥梁乃至许多人的生命一并抹去。桥梁建筑专家李国豪院士当时敏锐地意识到:大桥面临风震、地震两大考验。在李国豪的亲自安排下,范立础开始了桥梁抗震学术研究工作,这一搞就是20多年。 范先生说:“没有李国豪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从李国豪老校长等前辈那里,范先生学会了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找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正是这些让他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并保持了愈老愈真的幻想。他在演讲中对同学们说:“看教科书、别人的论文,就是要学会看出不足,看出别人的失败,因为所有人都只会把自己的成功写进去,失败是不会写的。而这正是后人要努力的方向。”他说,人一定要有思想,要会判断,判断错了没有关系,再改过来不就行了吗,关键是要有幻想。他说:“说不定哪一天大家就能开着汽车从南美洲,沿着高速公路,经过巴拿马运河到北美洲,过白令海峡到亚洲,然后到欧洲。现在北欧好几个地方都有了跨海大桥,直布罗陀海峡也正在建桥,一路开呀开,开到非洲,绕着非洲大陆,到亚洲,回到中国。这一天会到来的!” “是座桥得有无私的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