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讨论稿) |
发表时间:2008-03-17 阅读次数:13037 |
校领导、校精神建设委员会委员、各总支: 高等学校承担着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任务。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明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校风、学风有了很大的改观。学校已连续八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教系统文明单位,校园绿化被评为“全国花园单位”,卫生、计划生育等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单位。 1995年,学校成功地进行了民主推举校长,通过了“21l工程”预审,校园文明建设检查取得了优秀成绩。1996年,又进行了高教体制改革中具有示范型、标志型的工程,即上海城建学院和上海建材工业学院同时并入同济大学。从此,一个规模空前、实力更加雄厚、拥有近六千名教职工和二万多名学生的同济大学,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在这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素质,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实现学校到2000年的奋斗目标和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上海市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1997—1999)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围绕同济大学面向21世纪的整体建设目标,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更大贡献。 在今后数年,要明显提高全校师生整体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使广大师生学习和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取得新的成效,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全校师生的凝聚力有明显增强,为创建一流大学,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心协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使优良的校风、学风发扬光大,师生具有远大的理想,良好的道德,敬业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文明的举止,丰富的知识,健康的身心;使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较大改观,做到整个校园整洁有序,安定和谐,充满社会主义大学的朝气和活力。经过努力实施本规划,使学校的两个文明建设达到市级文明单位 水平。 二、努力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校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引导全校师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思想理论建设 1.加强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各级党政干部必须精心研读《邓小平文选》l一3卷,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全面理解、准确掌握其精神实质。健全党委、总支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校培训制度。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根据“一要坚持,二要改进”的要求,抓好教职工政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积极扶持和引导学生业余理论学习小组。 2.深化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进一步推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通过支部组织生活、党课、党章学习小组,以及学生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形式,在全校学生中形成学习理论的浓郁氛围。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全校师生凝聚力。以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激励全校师生开拓进取,创优争先,大力宣传艰苦奋斗、奋发向上、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师生把奋斗目标化为群体行为;广泛开展爱国、爱校、爱事业的教育活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力开展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