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活动
Faculty activity
奖励荣誉
当前位置:工会首页 / 教工活动 / 奖励荣誉
榜样|寻访身边的劳模--李杰
  发表时间:2016-03-31  阅读次数:3818

 

   

   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杰,是上海市劳动模范,同时也是是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他是唯一一位荣膺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弗洛伊登瑟尔奖章的亚洲学者,他是国际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协会十人执行委员会中唯一当选的中国学者,他就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杰,一个奋进在科学前沿的劳动者。

1

   李杰教授于1996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1998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同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被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同年,作为学术带头人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资助计划;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入选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计划”;2008年,获得“李国豪结构工程大奖”一等奖;2012年,李杰教授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面对荣誉,李杰教授一直将沈祖炎院士的教诲镌刻在心中,“荣誉只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副产品。”他更看重的是自己作为劳动者的光荣。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城市防灾理论的研究需要,李杰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进行了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长期的艰苦研究。“学以致用”这不仅是李杰教授当初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的原因,也成为他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研究准则。与传统的注重单体的土木工程研究不同,李杰教授意识到实际工程往往都是一个系统,其中复杂的单元共同组成了系统网络。“一切工程学科的研究都要源于工程、高于工程、用于工程。”李杰教授一直将前辈的教诲当作自己科研道路上的指明灯。也正因为此,他创立了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他的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可靠性分析理论被外国学者评价为“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科学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到实际工程,如何在理论创新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这一直是困扰很多学者的难题,对于做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来说,这一难题会表现的更加突出。然而李杰教授在研究的过程中一直关注工程对象,关心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从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问题,勇于坚持并乐在其中。至今,他仍然清晰的记得,七年前,当意识到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普遍价值时的欣喜。李杰教授动情的表示:“我激动的一夜没睡好觉”。

2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他经常对青年学者说的话,也是他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辉煌的重要原因。“源头活水事实上是工程实践”,正是坚守着这样一份信念,李杰教授开拓出土木工程研究领域的新篇章,其理论成果直接支撑了国内外重大项目的建设,并被30余个国家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海洋工程乃至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所关注、引用以及应用。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一位同济大学土木学科百年荣耀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李杰教授从未有一刻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们研究团队是以建立土木工程第三代结构设计理论为己任”,这是李杰教授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在三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一直秉持这样的理想,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同时,也不断历练自己的团队,鼓励自己的学生。作为同济大学王牌学科新一代的学术领袖,李杰教授不忘初心,一直奋进在科学的最前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执着。

   面对着一批又一批的学术新人进入土木工程领域,李杰教授十分欣慰,仍然有那么一些人能够战胜纷繁世界的诱惑,保持着最純真的理想。“认识自己,坚守自己”,这是他对青年人的忠告,也是他一生自我修养总结。

返回